人物
时段
朝代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法華部類
四年正月改元贞明。在位放逸。为隋所灭。徐孝
克碑立在国清。人见碑追忆慈化。见故堕泪也。】

「陈文皇 太子永阳王
出抚瓯越。累信慇勤。仍赴禹越。
躬行方等。眷属同禀净戒。昼餐讲说。夜习坐禅。」

【王名 (第 0667b 页)
伯智。
字策之。陈文帝第八子。传在南史第五
十五卷。其文甚略。乃云。博通经史。太建中迁尚书
左仆射。后为特进 …… (第 0667b 页)
释门谁为名胜。徐陵对曰。瓦官禅
师德迈风霜。禅鉴渊海。昔远游京邑。群贤所宗。今高
步天台。法云东霭。 永阳王
北面亲承。愿陛下诏之。还
都弘法。使道俗咸荷。陈主初遣传宜左右赵君卿。再
遣主书朱雷三传遣诏。回遣道 …… (第 0668a 页)
书。
悉称疾不当。陈主遂仗三使。更敕州敦请。」

【南山传云。前后七使并帝手亲疏。今文三使敕州。
永阳王
见守瓯越。 (第 0668a 页)
永阳王
书请。亦载百录也。】 (第 0668a 页)
「永阳王
谏曰。主上虚巳。朝廷思敬。一言利益。四生有
赖。若高让深山则慈悲有隔。弟子微弱尚赐迂屈。不
赴台旨将 …… (第 0668a 页)
无德。出处又幽。过则身
当。岂令枉滥。业缘如水。隆去窊留。志不可满。任之而
巳。」

【过则身当。答 永阳王。
恶事自向巳之谓也。隆。高也。
窳。乌爪反。低水就低。理之然也。不可固守。任缘而
巳耳。】

「仍出金 (第 0668a 页)
道众生。闻法华经。将来之世。破无明地。入法
性空耳。又陈至德四年。 永阳王伯智。
作牧仙
都。延屈智者。来于镇所。璪随师受请。同赴
稽山。九旬坐讫。仍即辞王。往宝林山寺。行
法华三昧 (第 0023b 页)
尝见
三道宝阶。自空至地。数十梵僧。乘阶而降。入堂礼拜。
手执香炉绕顗三匝。久之乃灭。一众叹异。 永阳王

智。出抚吴兴。就山受戒。且建方等忏法七日夜。在郡
昼治事。夜习观。顗一日谓门人智越曰。吾欲劝王脩 (第 0091b 页)
二七之夜。
梦九头龙。踊地升空。旦问智者。智者曰。此其谓以法
华之指破无明。入法性空耶。陈至德四年。 永阳王

伯镇会稽。遣使迎智者。而璪侍行。于是复行法华三
昧于宝林寺。夜若有撼户扇者。问之则曰。我来看灯 (第 0095c 页)

从地涌出上升虚空。明旦咨白者云。此是表
九道众生闻法华经将来之世破无明地入法
性空尔。陈法德四年 永阳王伯智
作牧仙都。
延屈智者来于镇所。璪随师受请。同赴会稽
山。九旬坐讫仍即辞王。住宝林山寺行法华
三昧。初 (第 0983c 页)
梵僧乘阶而下。入
堂礼拜。手擎香炉绕顗三匝。久之乃灭。雄
及大众同见惊叹山喧。其行达灵感皆如此
也。 永阳王伯智。
出抚吴兴。与其眷属就
山请戒。又建七夜方等忏法。王昼则理治。
夜便习观。顗谓门人智越。吾欲劝王更修 (第 0565b 页)
四年 永阳王伯智。
作牧仙都。迎屈智者
来于镇所。璪随师受请同赴稽山。九旬坐
讫仍即辞王。往宝林山寺行法华三昧。初
日初 (第 0585c 页)
谁为制碑。
答云愿神笔玉著。会宣帝崩不复得就敕国
子祭酒徐孝克以树高碑。碑今在山。览者堕
泪。陈文皇 太子永阳王
出抚瓯越。累信殷勤。
仍赴禹穴躬行方等。眷属同禀净戒。昼餐讲
说夜习坐禅。先师谓门人智越云。吾欲劝 …… (第 0193c 页)
赵君卿。再遣
主书朱雷。三传遣诏。四遣道人法升。皆帝自
手书。悉称疾不当陈主。遂仗三使更敕州敦
请。 永阳王
谏曰。主上虚己朝廷思敬一言利
益。则四生有赖。若高让深山则慈悲有隔。
弟子微弱尚赐迂屈不赴台旨将何自 (第 0194a 页)
。割始丰县调。以充
众费。蠲两户用供薪水。夏讲。空中见宝阶三道。数十
梵僧乘阶下。入堂礼拜。围绕而去 永阳王
百智。出抚
吴兴。请戒习观。愿世世归依。陈主七使诏师还都。礼
迎讲法。百僚尽敬。移居光宅。帝幸寺修行 (第 0172b 页)
。用供薪水。师之
夏讲。众见三道宝阶。从空而降。数十梵僧。乘阶而下。
入堂礼拜。绕师三匝。久之乃去。 永阳王
百智。出抚吴
兴。请戒习观。愿世世归依。陈帝七使诏师还都。师乃
出焉。陈主礼迎讲法。百僚尽敬。又移居 (第 0063b 页)
曰。汝有大根。何
守小道。师遂学摩诃衍。质疑问难。塘揬玄门。时谚曰。
钱塘有真观。当天下一半。僧师求 陈伯智
荐于智者。
请受禅观。智者以师年臈俱齐。止为法兄弟。高谈寂
照。金石相宣。后于灵隐山建南天竺寺居焉。 (第 0269a 页)

* 玉泉道慧禅师
* 十住道臻禅师
* 陈少帝(天台纪)
* 陈皇太子 陈永阳王
隋炀帝(天台纪)
* 玉泉关王(天台纪)
* 中兵参军陈针
* 太中大夫蒋添玫 …… (第 0194c 页)
中英杰。何得
笼槛。于此父母自是从其志。初读成实十
诵。始开一卷。神梦语曰。汝是大乘法器勿
守小道。 陈永阳王伯智
夙事师。遣使送师
谒智者。致书为贽。智者以齿相若。待之
以兄弟。高谈寂照金石相宣。时人为之语
曰。钱 …… (第 0196c 页)
行忏。初夜有人来撼户扇。师问何人。答
曰。我看灯耳。有成禅师闻之曰。此堂有恶
鬼。今此声者鬼也。即启 永阳王。
遣十人执
仗为护。师谢遣之曰。命由业耳。是夜鬼入
堂槌壁击柱周遍东西。师行道禅诵坦然
无惧。三七日内 …… (第 0197c 页)

陈。兵士扣閤而入。时太子年方十五。安坐
劳之曰。戎士在路不致劳乎。三月随后主
入隋不知其终。 陈永阳王伯智。
字策之。文帝第八子。至德初
出为东阳刺史。请大师出镇开讲。致书至
三。师遂往王与子湛家人同禀菩萨戒执 (第 0200a 页)
玉泉道慧禅师
* 十住道臻禅师
* 慧日僧珍禅师
* 陈少帝
* 陈皇太子 陈永阳王
隋炀帝
* 玉泉关王
* 参军陈针
* 儒士梁方茂
* 太中蒋添玟 (第 0250d 页)
。设无遮大会于太极殿。
舍身大赦。

*** 后主(叔宝宣帝太子)

至德元年。敕慧暅为京邑大僧正○ 永阳王
(第 0353b 页)
伯智
出镇东阳(文帝第八子)请顗禅师赴镇开
讲。王与子湛及家人同禀菩萨戒法。

二年诏。虎丘智聚法师赴太极 (第 0353b 页)
使者七反。帝遣 永阳王
谕殷勤意。顗不得巳至都。延
入太极殿讲说。帝执弟子礼待为国师。诏给羊车队
仗。别号智者。未几帝梦王者 (第 0154b 页)
为剌史王宣武授戒法。沙门昙捷等。请讲金光明经。其俗闻法感化。一郡五县。一千馀所。咸舍渔捕。 陈永阳王伯智。
字策之。文帝第八子。至德初。出为东阳剌史。请智者大师出镇开讲。致书至三。师遂往。王与子湛。家人。同禀 (第 0700c 页)
  孝克陵之第三弟也。东游居于钱塘之佳义里。与
诸僧讨论释典。遂通三论。每日二时讲佛经。晚讲礼
传。道俗受业者。数百人。天嘉中除郯令非其好也。寻
复去职。太建四年。徵为秘书丞。不就。乃蔬食长斋。持
菩萨戒。昼夜讲诵法华经。高宗甚嘉其操行。孝克以
疾卒。时年七十三。临终正坐念佛。室内有非常异香
气。邻里皆惊异之。

佛祖统纪。 陈永阳王伯智
字策之。文帝第八子。至德
初。出为东阳剌史。请大师出镇开讲。致书至三。师遂
往。王与子湛家人。同禀菩 (第 0489a 页)
宝阶从空而降。有数十
梵僧。乘阶而下。入堂礼拜。手擎香炉。绕顗三匝。久之
乃灭。雄及大众。仝见惊叹。 永阳王伯智。
出抚吴兴。与
其眷属。就山请戒。又建七夜方等忏法。王昼则理治。
夜便习观。顗谓门人智越。吾欲劝王更修 (第 0306b 页)
 阮孝绪  庾诜  到溉  江淹
 何敬叔
   后梁
 宣帝  明帝
卷第五
   陈
 武帝  文帝  宣帝  后主
 除陵   陈伯智 
渊  江总
   北魏
 太祖  明元  太武  文成
 献文  孝文  宣武  孝明
 孝武  高 (第 0371c 页)
复还家。即往天台国清寺投章安法师为
师。咨受心要。證法华三昧。号智威禅师(僧传并统纪) 陈伯智 
(第 0390a 页)
伯智。
字策之。封永阳王。文帝第八子。至德初出为东
阳剌史。请智者开讲。禀菩萨戒执弟子礼。昼聆讲说
夜习坐禅 (第 0390a 页)